|
华为UPS5000-A-80KTTL技术参数
![]()
华为UPS5000-A-80KTTL,华为80kvaUPS电源技术参数华为UPS5000-A-80KTTL,华为80kvaUPS电源技术参数华为UPS5000-A-80KTTL,华为80kvaUPS电源技术参数 华为UPS,华为UPS5000-A-80KTTL,华为80KvaUPS 详细参数
UPS5000-A-(30kVA-120kVA) 快速指南 1 产品简介 型号 容量配置 重量 尺寸(高 × 宽 × 深) UPS5000-A-30KTTL UPS5000-A-40KTTL 30kVA、40kVA 70kg 500mm×264mm×800mm(塔式) 264mm×500mm×800mm(机架式) 型号 容量配置 重量 尺寸(高 × 宽 × 深) UPS5000-A-60KTTL UPS5000-A-80KTTL 60kVA、80kVA 160kg 1020mm×440mm×850mm UPS5000-A-120KTTL 120kVA 200kg 右图为UPS拆除前面 板和监控显示单元后 所呈现的状态。 监控显示 单元 前面板 旁路单元 功率单元 监控显示 单元 前面板 旁路单元 功率单元 维修旁路开关 右图为UPS拆除前面 板和监控显示单元后 所呈现的状态。 2. 将就绪开关置于未就绪“ ”的状态,拆除 功率单元和旁路单元。 2 安装流程 1. 安装设备前请详细阅读用户手册了解产品信息及安全注意事项。 2. 安装操作设备时,必须使用绝缘工具。 3. UPS必须由华为或其代理商认证的工程师进行安装、调测和维护,否则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并且导 致设备故障,由此引起的UPS损坏不属保修范围。 2 安装UPS 场景1 :塔式安装 1. 组装支撑底座。 场景2 :机架式安装 30kVA/40kVA UPS 2.1 3. 收起后端抬手和安装前面板。 1. 拆除机箱左右侧板、抬手、监控显示单元。 后端抬手 前端抬手 2. 拆除前面板,拉出后端抬手,将主机置于支撑 底座上进行固定。 现用挂耳 原挂耳 3 3. 机架上安装导轨(导轨总高度为2U),固定 导轨后端。 5. 将插框插入机架并固定。将功率单元、旁路 单元装入插框,并用螺钉进行固定。 6. 安装监控显示单元。 7. 安装前面板,同时将前面板上的华为Logo顺时针旋转90°。 4. 更换功率单元的挂耳。 4 安装流程 1. 根据划线模板确定安装孔位,打孔并安装膨胀管。 2. 调节地脚螺栓,先确保地脚螺栓触地,再调 平UPS。 3. 拆除UPS的前盖板。 单位:mm 机柜后 方边缘 L型弯角件固定孔位 前 后 墙体 4. 用L型弯角件将机柜固定在地面。 1. 机架式安装要求对应机架必须符合IEC297标 准,机架深度不小于1100mm,同时机架中导 轨安装深度应大于820mm。 2. UPS较重且需要下走线,建议将UPS安装在机 架的最下方。 场景1 :地面安装 场景2 :机架式安装 60kVA/80kVA/120kVA UPS 2.2 1. 先在机柜两侧安装导轨,然后在机架前后各安装一个加强梁。 2. 在机架前端左右两侧安装浮动螺母。 浮动螺母 3. 移除前盖板、功率单元。 4. 安装挂耳,将机箱装入机架。 5 5. 调节地脚螺栓,使机箱底端与刻度板上刻度线平齐,并调整UPS水平。 “Edge of cabinet” (柜体边缘)刻度线 6. 将UPS挂耳与机架固定,然后将功率单元装回UPS机箱,并将功率单元就绪开关全部置于就绪“ ” 状态。 6 7 3 安装线缆 • 制作线缆时,务必远离机柜,避免线缆碎屑不小心进入机柜,引起上电打火造成人身伤害及设备 损害。 • 安装线缆完毕后,请及时清理机柜。务必保障机柜内和四周无异物。 走线路径仅供参考,请根据实际情况连接。 30kVA/40kVA UPS 3.1 1. (主旁同源无需进行此步骤)拆除主路和旁路输入之间的连接铜排。 8 2. 连接地线、功率线和信号线。 从正负电池组中间引出的线即为电池N线。 以40节电池为例,正、负电池组各20节电 池,从正、负电池中间引出的线即为电池 N线。 信号线 电池线 旁路输入线(主旁同源 时无需连接) 主路输入线 图中信号线的数量和颜色仅为示意。 输出线 丝印 接口说明 螺栓规格 扭力力矩 1L1,1L2,1L3,N 主路输入 M6×16 4N•m 2L1,2L2,2L3,N 旁路输入 M6×16 4N•m +,N,- 电池输入 M8×16 8N•m U,V,W,N 输出 M6×16 4N•m PE 保护地 M6×16 4N•m 9 60kVA/80kVA/120kVA UPS 3.2 1. 拆除机箱背面的配电单元盖板。 2. 根据线缆数量和位置,拆除机柜底部的 小盖板。 3. (主旁同源无需进行此步骤)拆除主路和旁路 输入之间的连接铜排。 4. 连接地线、功率线和信号线。 • 主路输入和旁路输入共 用N排。 • 图中线缆数量仅供参考。 • 主旁同源时,不需要连 接旁路输入线缆。 信号线 10 从正负电池组中间引出的线即为电池N线。 以40节电池为例,正、负电池组各20节电 池,从正、负电池中间引出的线即为电池 N线。 4 安装后检查 检查机柜顶部、底部、接线铜排、开关和单元后方无异物。 丝印 接口说明 螺栓规格 扭力力矩 1L1,1L2,1L3,N 主路输入 M10×30 35N•m 2L1,2L2,2L3,N 旁路输入 M10×30 35N•m +,N,- 电池输入 M12×45 55N•m U,V,W,N 输出 M10×30 35N•m PE 保护地 M8×20 12N•m 11 UPS 上电 5.1 5 上电开机 1. 上电前,请确认《UPS5000开机服务报告》中检查项均已检查完毕,机柜内外无异物、无积尘、 并机牢固、接线正确规范,确认UPS的所有开关和前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。 2. 测量UPS的输入开关与前级输入开关的电压及频率,电压范围:138V AC~485V AC(线电压), 频率范围:40Hz~70Hz。 3. 上电前,功率单元和旁路单元的就绪开关旋转至“ ”状态。 1. 检查完成后,装回所有盖板。 2. 线缆安装完成并确认无误后,用防火泥填充线缆和机柜之间的缝隙。 3. 如果UPS不急需上电,建议在安装完成后(上电以前)用挡板或塑料袋对UPS进行密封,防止顶 部或内部积灰。 UPS 关键参数设置 5.2 电池规格 串联电池节数 接入UPS 的并联电 池组数 电池单体数 电池容量 150Ah/12V DC 36节 两组 36节×6=216节 150Ah+150Ah=300Ah 300Ah/2V DC 192节 两组 192节×1=192节 300Ah+300Ah=600Ah 300Ah/12V DC 40节 三组 40节×6=240节 300Ah+300Ah+300Ah =900Ah 300Ah/2V DC 240节 四组 240节×1=240节 300Ah+300Ah+300Ah +300Ah=1200Ah • “电池单体数”是指以2V DC电池为一个单体,接入UPS的单组电池单体数。 • 多个UPS共用电池组时,每个UPS的电池容量为接入的所有电池组的总容量。 闭合前级旁路、主路输入开关。 系统上电后,系统开始初始化,同时监控显示单元中显示初始化进度条。 12 1. 进行“快速设置” ,设置过程中,如果出现“旁路供电”和“电池未接”告警,无需处理。 • “单机/并机”、“输出频率”、 “电池容量” 和“单体数”一定要设置正确,否则会影响 UPS正常运行。 • “输出电压等级”指的是线电压。 2. 查看系统状态图,确认系统是否已经由旁路供电。 3. 开启逆变器。 a. 在监控显示单元主菜单上选择“控制”,系统弹出登录窗口,输入密码。 b. 在“控制”菜单上选择“单机逆变开机”,在弹出的提示对话框中选择“开机”,按 , 完成逆变开机操作。 系统用户 LCD 预设密码 Web 预 设密码 admin 000001 Changeme operator 000001 Changeme 13 4. 检查系统是否由主路逆变供电,“旁路供电”告警是否消失,同时使用万用表检查三相输出电压 有效值(应为220V AC/230V AC/240V AC)和频率(应为50Hz/60Hz)是否正常。 5. 检查“基本参数”中电池容量和电池单体数是否与实际配置一致,检测电池组连接是否正常(用 万用表分别测试正负电池组电压,两组绝对值电压之和须大于2×电池单体数)。 6. 闭合电池组空开(如有多组电池,需要先闭合每个电池组的空开,然后再闭合电池组和UPS之间 的总空开),“电池未接”告警消失。 7. (可选)如选配BCB-BOX电池开关盒,请参考图形设置干接点相关参数。 8. 闭合UPS后级输出开关给负载供电。 UPS 单机下电操作 6.2 断开后置输出配电开关、电池组开关。 断开前置主路输入、旁路输入配电开关。 6 关机 如果系统旁路正常,UPS逆变关机后,系统进入旁路供电模式;如果系统旁路异常,逆变关机后系 统进入无输出模式,系统输出断电。关机操作前,请确认负载已经关闭,可以承受随时断电的工况。 1. 在监控显示单元主菜单上选择“控制”,单击“单机逆变关机”。 2. 在系统弹出的提示对话框中单击“关机”,按 ,完成逆变关机操作。 UPS 单机关闭逆变器输出进入旁路工作模式 6.1 14 7 功率线缆推荐线径 项目 30kVA 40kVA 60kVA 80kVA 120kVA 主路输入 主路输入电流(A) 53 71 107 142 213 推荐线缆 (mm 2 ) L1 4×10 4×16 4×35 4×50 4×95 L2 L3 N 旁路输入 旁路输入电流(A) 46 61 91 122 182 推荐线缆 (mm 2 ) L1 4×10 4×16 4×35 4×35 4×70 L2 L3 N 输出 输出电流(A) 46 61 91 122 182 推荐线缆 (mm 2 ) U 4×10 4×16 4×25 4×35 4×70 V W N(非 线性 时增 加截 面) 电池输入 蓄电池标称放电电流 (标配32节12V蓄电 池时384V电压下的 电流值)(A) 82 110 164 219 329 蓄电池最大放电电流 (标配32节12V蓄电 池终止放电时的电流 值,即192节2V单体 电池、1.67V/cell时 的放电电流)(A) 98 131 197 262 394 推荐线缆 (mm 2 ) + 16 35 70 95 150 N 16 35 70 95 150 - 16 35 70 95 150 地线 推荐线缆 (mm 2 ) PE 1×10 1×16 1×16 1×25 1×50 |